“有些事情即便你不说,咱也大致能猜测出你此次前来的目的。”
董虎轻笑摇了摇头。
“朝廷自襄阳迁都也不过一年时间,诚然朝廷有足够多的大义,在刘焉死后,只要刘协进入成都,你们自然能够顺势继承刘焉的一切,但益州情况复杂,不仅有汉民与益州蛮、板楯蛮争夺生存空间,还有儒家文化与鬼巫教派之间的争斗,再加上当地人与朝廷外来者之间的内斗,仅这些矛盾就不是一两年能够解决的。”
“咱在中原没有根基,难道威望骤减的朝廷在益州就有了根基?”
董虎看了一眼嘴巴微张的荀彧,说道:“俗话说势败休云贵,家亡莫论亲。朝廷没有衰败时候,刘焉能够轻易借助朝廷的威望而成为益州牧,可皇帝都逃亡到了益州,你荀文若自己说说,当地百姓会怎么看待朝廷?”
……
“呵呵……”
“没人是傻瓜,大难临头各自飞,天下大乱后,人心的贪婪会放大十倍、百倍,会尽可能的保住自家性命,根本不会在意龙椅上坐着的是不是皇帝!”
见荀彧不开口,董虎又是一阵摇头。
“没人是傻子,任何付出都是期待更多的收益,正如臣子向君王效忠,想要的不过是高官厚禄、荣华富贵罢了,反过来说,官员为什么不向城门口的乞儿效忠呢?”
“想要他人效忠,就要让人能够得到更多收益,哪怕当下没有得到,最起码也要让人看到收益更多的可能,可若连看都看不到,凭什么要求别人舍弃一家老小性命不要而誓死效忠?”
“大义?”
董虎不屑笑了笑,又默默点头。
“咱相信,有些人确实什么都不图,就图一个理想,或是图一个名留史册,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毕竟是少数,尤其是‘孝廉’之下,以家族为重的时代,更多的人还是以家族利益,以自身利益为重,而不是帝国利益。”
“所以呢,只要刘协太过激进,根基不稳时就要劳师远征淮南三郡,益州境内肯定大乱!”
董虎摇头道:“在关东诸侯围攻雒阳,在叔父迁都长安的那一刻,刘协就已经从帝王降格成了一方诸侯,只是你们太过骄傲,不承认这个事实而已。”
“成了一方诸侯,想要重新夺回天下,那就要一步一个脚印,先把自己的根基稳固好了,把境内变得比以往更好,如此百姓才会认为朝廷拥有重新夺回天下的希望,然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?”
“入川一年便要征募十万兵马,什么好处都没有给益州百姓,一上来就要加重百姓的负担,益州百姓会怎么想?能看到朝廷光复天下的希望吗?”
……
“呵呵……”
“别把他人当成傻子,刘协降格成了一方诸侯,想要重新夺回皇帝宝座,可这些事情对益州百姓又有多大好处?”
“死的是益州人,消耗的是益州的钱粮,封侯拜相也是逃入益州的文臣武将,益州人又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?”
“咱说的这些还是刘协能够重新夺回天下的情景,可现实情况却是……朝廷根本就没有让益州百姓看到任何希望!”
董虎一阵摇头,就算《三国》刘备霸占了川蜀之后,也还是老老实实趴窝了数年,直至解决了益州南蛮作乱,积攒了足够的粮食后才对汉中郡发动的进攻。
刘备在中原游荡了二十年,该具备的能力也都具备了,至少比半大的刘协强了太多,可即便如此,他还是老老实实在益州趴窝了数年,刘协又何德何能一上来就张口征募十万兵马?
迁都成都的时间太短,屁股还没擦干净呢就想对外征战,而且还是开口就是征募十万兵马,这不是扯淡是什么?
董虎、袁绍、曹操等人也都是年年战争不断,可他们与刘协有着很大的区别,袁绍可以整死无数冀州刘姓宗室,以此夺得供养二十万兵马的粮食和土地,曹操同样也可以纵兵抢掠富户,但刘协是皇帝,他不能肆无忌惮的抢掠益州本土富户家族的田地!
但不管怎么说,包括董虎在内,任何一方诸侯都有一腚屎没擦干净,都需要面临境内大大小小富户家族的不满,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,那就是他们的军队都有直属田地供养,而朝廷无法通过“明抢”手段来获取供养兵卒的田地,只能依靠征收税赋来供养兵卒,关键是……正常的税赋能够让朝廷供养十万兵卒吗?
朝廷毕竟是朝廷,想要毫无理由的掠夺富户家族的田地是不现实的,这会愈发丢失民心,更加没法子重新夺回天下。
从雒阳迁都长安,之后又逃难似的跑到襄阳,再之后又流转到了成都,包括皇帝刘协在内,所有大臣们都遭了老鼻子的罪,在这样的情况下,就算刘协想用一些宦官扒拉益州本土大族的田地,朝堂上大臣们也会群起反对。
强取豪夺是不现实的,增加赋税同样也不现实,地主与佃户在几百年的拉锯战当中,地主富户已经将百姓利益打压到了警戒线位置,只要稍微增加赋税就会造成百姓饥荒,就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,所以朝廷增加赋税就会面临两个问题,要么让底层百姓承受增加的负担,继而造成大面积饥荒和民怨积累,要么让地主富户承担增加的赋税,以此避免饥荒和民变的发生,可问题是,地主富户愿意承担朝廷增加的赋税吗?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阅书斋(m.yszbook.com)三国之西凉兵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