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珪有指着一个三十多岁,一副傲然神态的士人道:“此乃孔融孔文举,孔子二十世孙。”
“见过文举先生。”陈应作揖道。
“义贞客气,今后还要多亲近。”孔融笑道。
“这位是康成公弟子,北海孙乾孙公祐。”
“这位是康成公弟子,乐安国渊国子尼。”
“幸会幸会!”
大家相互见礼。
众人落座,陈珪道:“好在有康成公,方能在大雪之前,将这黄巾安顿下来。”原来是郑玄让自己的弟子随黄巾到各郡县,协助安置,这些郡县的官吏方不敢怠慢。
“哪里,汉瑜受命于危难之间,老夫不过尽一些绵薄之力罢了。”郑玄笑道,“我等士人当心怀天下,心忧社稷,今汉瑜既愿为青州父老出力,老夫作为青州人士,也当出些主意。”
陈应早就在心中计划,要在青州效仿当初稷下学宫,办一个让天下士人向往的学府,于是起身道:“父亲,孩儿有一设想,请容禀告。”
“讲来。”
“昔日稷下学宫广纳百家,汇聚天下贤士,真乃千古第一学宫也。荀子也曾三次担任学宫祭酒,使之成为各学派荟萃之地。今青州人才汇聚,父亲何不仿效稷下学宫,建一书院,纳天下求学士子,将来为国为学,岂不壮哉?”
陈应朗声到。
“唔,”陈珪略一沉思,便想到了其中的关键,道:“吾儿想法大善。”于是起身,对着郑玄一礼,道:“康成公乃当时大儒,堪比孟子荀子,今青州学院祭酒一直,望康成公莫要推脱。”
“这,”郑玄觉得有些突然,不过陈珪说自己可与孟子、荀子相比,心中还是颇为受用。“吾怎可与孟、荀二位先贤相比,今后勿要在言。这祭酒一事,容我思虑一二。”
陈珪与陈应相视一眼,觉得已然十拿九稳。陈应上前道:“今洛阳有鸿都门学,然并非所有士子都可入学,其余士子早盼新学府久已。康成公莫非不愿怜惜天下士子求学之心?”
陈应知晓郑玄心中定然愿意为这学院祭酒,只不过要给他一个充分的理由,且要顺理成章。
众人一听,皆劝到:“此事非康成公(恩师)莫属。”
郑玄见状,便道:“既然汉瑜与众人抬爱,老夫就出任这祭酒一职。”于是皆大欢喜。
于是陈珪又聘孔融为青州书院教授,在孔融举荐下,又延请其好友陶丘洪等为教授,郑玄则举荐襄楷、孙乾为教授。一时青州书院名震青州,并向周边州郡传开。有无数士子慕名而来,给战后的青州带来了不少的生气。
而后来投者,又有陈宫、太史慈、徐晃、于禁、典韦等人。
话说在孔融等人考察下,在原稷下学宫旧址,重建了青州书院,并请郑玄题字:青州书院。又由自己父亲陈珪题校训,曰: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,立石碑于院内。又请孔融于大门两侧题: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,众人只觉此言甚妙。
又立碑曰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又曰: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
众人见后,无不对陈应佩服万分,其名声大有超越孔融直追郑玄之势。不过对陈应来讲,自己要低调,最好少有人关注自己才好。凡是自己父亲出头,自己躲在后面出些主意。这件事之后,每当陈珪欲要陈应抛头露脸时,陈应便推脱。陈珪见拗不过他,便由他去了。
再说青州刺史部此时状况。
刺史兼中郎将(前青州刺史张琰),陈珪,有监督各郡之职,同时因其为中郎将,又可统领各郡兵马。
青州别驾从事,沮授,辅佐陈珪处理政务。
青州兵曹从事,陈宫,辅佐陈宫处理军务。
青州簿曹从事,陈应,处理刺史部财务。
太史慈、管亥、徐晃、于禁具为军司马,各掌兵马两千至三千。
齐国相,焦和*,此人崇尚清谈巫祝,缺乏军事才能,后贿赂十常侍,得迁齐国相;
济南相,沛国曹操,未到任。
平原相,颍川陈纪。
乐安相,吴郡陆康。
在陈应看来,这些郡守多半是不会听陈珪的,统一青州还需从长计议。目前所能用的便是威逼利诱,以刺史监察之权,抓住这些郡守把柄,再以中郎将之权,控制各郡兵马。愿意配合的,陈应勉强可以给他们留一条富贵安稳的路,倘若不配合的,黄巾大军便是送他们归西的最好的办法。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,陈珪、沮授等人也非常赞同陈应的说法。
在陈珪几番招安与安抚之下,现青州境内仍有几股黄巾及海贼势力,其中黄巾首领黄龙,聚众数万于东莱,徐和啸聚与泰山,司马俱盘踞于北海;又有东莱人管承,占据北海淳于一代,乃是当地有名的海贼。
青州若要安定,则必先平定这几股黄巾,在陈应看来,应当先近及远,现将这北海郡的司马俱拿下。一者司马俱势力最大,号称十万众,二者此人狡诈,颇有头脑。先灭司马俱,敲山震虎,余者小股势力不足为惧。
所谓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目前青州刺史部,拥有可战之兵一万余,皆为精兵,又有骑兵上千,应当不惧那司马俱。所谓号称十万众,其实可战之兵最多三万,其余都是些老弱妇孺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阅书斋(m.yszbook.com)三国之易谋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