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胜之意味不明。
估计他也陷入两难之中,可能他心里最希望的是禅让。
可惜。
哪里有这么美好的事情。
至少不靠武力,是达成不了的。
动用武力,就要逼迫皇帝,冯胜之很难接受。
“军司怎么看?”
唐清安看向谢有成。
谢有成站了出来,众人都望向他,眼神复杂。
将军既然问军司,大概已经有了定论,决定入主中原。
入主中原。
金江镇多年来一直有这种提议,有时候声音大,有时候声音小。
可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,无论是谁心里也感叹。
“为了保存南方的平稳,不支持皇帝南迁。”
总要有人说出大逆不道的话,谢有成没有躲避,当众挑明打断了很多人的想法。
“如果皇帝一意孤行,军司在码头准备了船只,安排三千骑兵作为前锋,会在山东截住圣驾。”
众人无言。
截住了圣驾,后续的事猜也猜得道。
挟天子以令天下。
入关打败流民军,接管地方,治理弊政,一步步谋夺天下。
此举对金江镇是最有利的形势。
一股奇妙的情绪,涌散在屋内,人们情不自禁的家中呼吸。
“有人说王子腾,打算安排家眷回金陵避难,我看金州就很好,最安全。”
“还有锦乡侯府,史府都可以来金州嘛。”
唐清安突然笑了起来。
随着将军的笑容,刚才严肃的气氛也缓和下来,众人的脸色恢复了平静。
众人之间不在剑拔弩张,开始了玩笑。
“金州变化巨大,正好让诸公游历一番,以见我金江镇的富强,毕竟闻名不如见面。”
“是极。”
金州变化再大,也不过是辽东的城池,唯一一座突破百万人口的城池。
而大周突破百万人口的城池很多。
金陵,扬州等地早就突破百万人口多年。
而且商贸奢华,远不是金州能比。
唯独金江镇的济州岛。
靠着垄断海贸才能压过他们一头,而人口和底蕴又不足各地。
请诸勋贵家眷来金州,用意在于拉拢勋贵的人心,让众勋贵坚定的站到金江镇这边。
打天下,治天下。
金江镇两者都要,那么就要拉拢地方上的势力。
治理是长期的事情,一步步来。
积弊不可能两三年就治理完成。
在治理的过程中,把反对的力量压制到最弱,按步就班达成计划,才是治国之道。
“要跟勋贵们说金州不比扬州差,让各家的家眷安心。”
林如海笑道。
勋贵之家奢靡,很多人的旧印象,金州还是苦寒之地,很多人怕是不愿意吃苦。
扬州。
听到扬州,唐清安愣了愣。
后金入关,从辽东屠戮到云南,而详细的记载却寥寥无几,以地方书生的德性,不可能不记载。
因为三百年的文字狱,无数的史料消失了。
明末清初,大量的汉人逃到了日本,朝鲜,东南亚,其中就带过去日本一篇《扬州十日记》。
是后金屠戮扬州,幸存者的读书人写下的经过。
三百年后又流传回了中国。
百万人口的扬州,被屠戮一空。
先民遭受了惨无人道的磨难,后人还知多少。
正如后金在辽东的屠杀,文字记载寥寥无几,结果朝鲜史料有大量的记载。
唐清安脸色难看。
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活在仇恨中,而是为了记住教训。忘记了历史,必定会重蹈覆辙。
“第一镇,第二镇,两镇最近有什么情报?”
众人纳闷。
将军为何突然问起了旁的事。
谢有成追随将军十余载,从无到有一起面对困难,一步步走到今日,有些懂将军的心思。
“林丹汗在青海,与当地的部落发生了冲突,陷入了纠缠,听说形势不好,他本人也身体患病,应该是水土不服。”
“归化城的贾环,打听到漠北蒙古西北方向,来了一帮劳什子罗刹鬼,两边正在交战。”
“赫图阿拉城已经被第二镇接管,改土归流,武震孟亲自负责,有他在,出不了问题。”
唐清安这才放心的点点头。
最怕的就是内斗。
因为内斗,导致了多少的磨难。
现在边疆已定。
他也可以放手施展,不论胜负,也不会有亡天下的风险。
自己可以失败,但绝对不能埋下亡天下的种子。
李自成流民出身,来自于百姓,本是反抗暴政的义军,为何却背负后世骂名?
不是因为他败者为寇。
而是因为他导致了亡天下,属于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。
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是汉人自古以来的传统。
间接导致亡天下。
才是李自成最大的骂名,这种因果,使得人们不愿意正视他。
正是因为太痛,所以才无法忘怀。
世事难料。
唐清安不敢说自己绝对能赢。
自己失败不可怕,亡天下才可怕,这种骂名他背负不起,所以多年来才对外不对内。
现在外已除。
“按照军司的办,以我的名义写奏疏,告诉皇帝,金江镇不支持他迁都。”
“天子当守国门。”
明朝建立时。
北方空虚,南方富裕。
宋以前,北方才是汉人的主要活动地区,南方的人口不足北方一成。
宋以后。
不可计数的汉人南逃。
南方汉人的数量,第一次超过了北方,并且甩下了北方一大截。
为朱元璋以南攻北创造了条件。
而那时。
北方千里无人烟,田亩商业水利设施等皆败坏殆尽。
南方除了要往北方移民,还需要输出人力物力,大量的钱财要消耗在北方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阅书斋(m.yszbook.com)红楼从辽东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